戮力同心決戰赤水之濱 獨具匠心建設最美大橋
---記赤水河大橋(四川岸)施工建設情況
82年前,赤水之濱上演了一場“長征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章”,82年后,一條承載著川黔兩地老區人民高速夢的神奇天路在此處正拔地而起。赤水河大橋主跨1200米,是世界上同類型橋梁中跨徑第二、主塔高度第二的峽谷鋼桁梁懸索大橋,該橋為325m+1200m+205m雙塔單跨吊鋼桁梁懸索橋,貴州岸錨碇為重力錨,四川岸錨碇為隧道錨。貴州岸引橋為2×30m+4×(4×40m)先簡支后結構連續T梁,四川岸引橋為3×33m現澆預應力混凝土箱梁。該橋梁樁基均采用人工成孔,主墩采用18根Ф3.5m大直徑樁基。該橋的主要工程特點為:大:大橋主跨1200米,是世界上同類型橋梁中跨徑第二、主塔高度第二的峽谷懸索大橋。難:一是超高索塔施工難(索塔最大高度243.5m);二是主梁吊裝難(采用1200m大跨徑的纜索吊裝工藝);三是地勢險要,施工運輸難。險:橋位地處50-75°近乎垂直的陡坡上,施工十分驚險。
赤水河大橋效果圖
赤水河大橋作為連接川黔兩地的重要通道之一,對助力貴州省精準扶貧攻堅意義重大。作為敘古高速后續施工段落的重點控制性工程,赤水河大橋的建成通車對打破敘古高速“斷頭高速”的不利局面具有重要意義。為全面建好赤水河大橋,敘古人充分發揮艱苦奮斗、敢于勝利的紅軍精神和勇于拼搏、甘于奉獻、攻堅克難的鐵投精神,上下一心,協同奮戰,積極同貴州省交通廳、鐵投集團和路橋集團的溝通和協調,緊密配合貴州江習古高速公司,加大對赤水河大橋的施工管控力度,順利拉開赤水河大橋開工建設開局年的序幕,全力推進赤水河大橋施工建設攻堅年的熱潮。
因地制宜、突出重點,總攬全局做好新規劃
為準確把握形勢,突出工作重點,全面奠定良好基礎,公司以修建赤水河大橋為契機,結合赤水河大橋地理位置和紅色文化底蘊,積極做好該項目的頂層設計。以“新、快、好、省”為管理方針,以“建最美大橋,創投建標桿”管理理念為引領,組建了一支一流的項目管理團隊和施工建設隊伍。以打造“品質工程”、“示范工程”和“零死亡”為質安管理目標,制定了切合實際的“三年三步走”建設發展目標,全力打贏“三大戰役”,力爭在29個月內全面實現赤水河大橋建成通車。在此基礎上,以爭創詹天佑獎,省(部)級科技進步獎,深入發掘創新點,申報工法、專利等,撰寫、發表高質量論文為科技創新目標;以“青春·奮斗”為主題,打造一支以青年骨干為主,“協作、激情、奮斗、創新”的建設團隊,著力培養一批新的路橋領軍型人才,做到工程優質,干部優秀。
只爭朝夕、大干快上,力克重難打開新局面
赤水河大橋(四川岸)自2017年5月進場以來,全體參建人員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、舍我其誰的責任感、建設最美大橋的使命感,主動擔當,積極作為,克服赤水河大橋“一大三難一險”的不利因素,順利打開施工局面,大干快上,按時完成了一個又一個節點目標,頻掀施工熱潮。于2017年7月5日成功澆筑第一根樁,取得了施工建設的“開門紅”,標志著赤水河大橋(四川岸)工程正式進入實體施工階段;2017年7月29日,通過25天夜以繼日的奮戰,赤水河大橋(四川岸)主墩樁基全部澆筑完畢,標志著主橋由樁基施工全面轉入下部結構施工階段;于2017年8月22日完成右幅19#主墩承臺第一次澆筑。目前,赤水河大橋(四川岸)各項臨建設施已完成,正在加緊完成引橋、主橋塔柱及隧道錨建設,預計將在6月底實現主橋塔柱橫梁封頂。
赤水河大橋(四川岸)主橋塔柱施工
深入發掘、推陳出新,技術創新再添新亮點
在穩步推進施工建設進度基礎上,大橋建設團隊大力發揚工匠精神,秉承敬業、精益、專注、創新的精神內涵,深入發掘創新點。赤水河大橋主要科技項目為山區大跨徑懸索橋關鍵技術研究,該項目研究的主要內容包括:基于BIM技術的建設管理平臺開發與應用;山區懸索橋關鍵施工工藝研究;懸索橋主纜防腐體系應用研究;復雜地質條件下隧道錨承載特性及設計方法研究。目前該科技項目已完成資料整理并已遞交申報書。該課題的成功實施,將豐富并完善我國在山區大跨徑懸索橋方面的研究成果,為同類橋梁的設計和施工提供重要的實施案例,推動我國橋梁走出去戰略的實施,助力我國由橋梁大國向橋梁強國發展。
風勁帆滿圖新志,擼起袖子加油干。隨著赤水河大橋進入全面掀起施工建設高潮的攻堅之年,公司將持續把品牌管理融入生產經營管理的全過程,嚴把工程質量關,高效優質,攻克主塔、錨碇及主纜架設三大重要節點,全面推進赤水河大橋各項工作的開展,努力打造“中國橋”新名片,為“建最美大橋,創投建標桿”不懈奮斗。